產品詳情
它的核心用途在于**改變傳統變電站的建設模式**,將原本需要在現場分散安裝、調試的一次設備,改為在工廠內集成安裝在一個或多個標準化的、具有防護功能的艙體內,然后整體運輸到現場進行快速安裝和連接。
具體來說,一次設備預制艙的主要用途包括:



1. **模塊化與集成化:**
* 將斷路器、隔離開關(接地開關)、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避雷器、主變壓器(或配電變壓器)、母線、電纜終端、無功補償裝置(如SVG、電抗器、電容器)等一次設備,按照電氣主接線要求,集成安裝在一個或多個預制的、堅固的鋼制或合金艙體內。
* 艙體內部布局經過優化設計,確保設備間距、絕緣、操作維護空間等符合規范。
2. **工廠化預制與調試:**
* **核心優勢:** 所有一次設備在受控的工廠環境下完成安裝、接線、調試和測試(包括工頻耐壓、局放、回路電阻、機械特性等)。
* **質量保障:** 避免了現場復雜環境(如惡劣天氣、灰塵、交叉施工)對安裝質量和設備性能的影響,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 **減少現場工作量:** 現場只需進行艙體的就位、固定、艙體間母線的連接、進出線電纜的連接以及最終的整站調試,極大簡化了現場工作。
3. **縮短建設周期:**
* **顯著提速:** 工廠預制與現場土建施工可并行進行,現場安裝調試時間大幅縮短(通常比傳統模式縮短30%-70%),能快速滿足用電需求,尤其適用于工期緊張的項目(如新能源電站并網、電網應急工程、用戶急需用電等)。
4. **提高工程質量與可靠性:**
* 工廠環境下的標準化生產、精密裝配和嚴格測試,確保了設備的安裝精度、連接可靠性和整體性能。
* 艙體提供統一、良好的防護(防塵、防潮、防鹽霧、防凝露、隔熱保溫等),優化了設備的運行環境,提高了設備壽命和運行可靠性。
5. **節約土地資源和空間:**
* 集成化設計使得設備布局更緊湊,相比傳統敞開式或建筑物內布置,能顯著減少變電站的占地面積,特別適合土地資源緊張的地區(如城市中心、工業園區、屋頂電站等)。
* 艙體結構本身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
6. **適應惡劣環境:**
* 預制艙具有IP54或更高的防護等級,能有效抵御風沙、雨雪、鹽霧、高濕、高溫、高寒等惡劣環境,適用于高原、沿海、荒漠、嚴寒、高溫等傳統土建變電站難以施工或運行維護困難的地區。
* 艙體可配備空調、風機、加熱器、除濕器等環境控制系統,維持內部設備運行所需的溫濕度條件。
7. **標準化與可擴展性:**
* 采用標準尺寸(如20英尺、40英尺集裝箱規格或定制尺寸)和接口設計,便于運輸、吊裝和組合。
* 變電站容量增加時,可通過增加預制艙模塊(如增加變壓器艙、開關設備艙)來實現快速擴容,具有良好的靈活性。
8. **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 雖然初期設備投資可能略高(視具體配置),但由于縮短工期(減少人工、管理、融資成本)、減少現場施工風險、提高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和維護成本)、節省土地成本等因素,其全生命周期成本往往更具優勢。
9. **移動性與重復利用性:**
* 部分設計(尤其是集裝箱式)具備良好的移動性,可用于臨時供電、災后重建、大型活動保電、礦區等需要搬遷的場所。項目結束后,預制艙可以相對方便地拆卸、運輸并在新地點重新部署使用。
**典型應用場景:**
* **新能源電站(風電、光伏):** 升壓站、開關站、集電線路開關站。
* **電網公司:** 城市配電網改造(環網柜、柱上變替代)、變電站新建/擴建、臨時變電站、移動變電站。
* **用戶工程:** 大型工礦企業、數據中心、商業綜合體、機場、港口等的用戶變電站。
* **軌道交通:** 牽引變電所、降壓變電所。
* **特殊環境:** 海島供電、高原變電站、海上平臺供電。
* **應急電源:** 快速部署的臨時供電保障。
**總結來說,一次設備預制艙的核心用途是:** 通過**工廠化預制、模塊化集成**的方式,**安全、可靠、高效、快速、靈活、集約**地部署電力系統中的核心一次設備,徹底變革了傳統變電站的建設模式,成為現代智能電網建設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注意:** 一次設備預制艙通常與容納二次設備(保護、控制、監測、通信系統)的二次設備預制艙配合使用,共同構成完整的預制艙式變電站(也稱模塊化變電站、預裝式變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