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國業界,廈門LED產業的特色被譽為“廈門模式”。廈門光電半導體產業直接產值從2003年35億元躍升至2023年2098億元,已連續13年直接產值超千億元,占據全省半壁江山。
20年來,廈門獲批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首個基地、國家顯示產業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首批基地、國家外貿(節能燈)轉型升級唯一的示范基地、全國五個集成電路及第三代半導體產業聚集區之一……
一系列產業發展的數據與成就,源起于2003年7月的一天。
當時,科技部半導體照明調研組來到廈門,由此拉開我市LED產業發展大幕。20年過去,作為廈門市“4+4+6”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光電半導體產業年產值早已超過2000億元,產業照亮海西、光耀全球。這期間發生了什么?今日本報聯合廈門市科技局為您講述。
謀深慮遠 率先布局
全國第一個國家LED基地落地廈門
2003年,市委市政府利用全球經濟格局和產業版圖加速重塑、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的重大機遇,瞄準光電子等新興產業,授權市科技局成立廈門市新興產業辦公室,在全國率先布局光電子新興產業。廈門開始對LED產業傾注大量關注與支持。
2003年2月起,市科技局組織開展了光電子等新興產業前期醞釀和規劃工作。當年6月,“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啟動。7月,科技部半導體照明調研組來到廈門。9月8日,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領銜的廈門市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協調領導小組成立,隨即迅速展開了一系列緊鑼密鼓的推進措施。
2004年4月13日,科技部授予廈門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廈門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LED基地。同年,《廈門市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發展規劃》通過了以中國工程院陳良惠院士、中國科學院王啟明院士牽頭的國家頂級專家組評審;市政府發布實施了《廈門市光電子產業發展規劃》等3個新興產業規劃。
彼時,廈門被公認為是全國LED產業“響應最早、反應最快、組織最實”的城市。全市形成了“人人知道光電、處處談論LED”的熱潮和氛圍。在此后的近十年間,從舉辦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建設夜景照明示范工程到創建國家級檢測中心、創新產業聯盟協同重大攻關機制等,廈門LED產業推進“年年有亮點、年年有高潮”?!皬B門重視并大力支持LED發展成為海內外業界的共識,海外企業、臺資企業紛紛來廈考察和合作。”市科技局局長孔曙光表示。
20年來,全市各委辦局、各區及各相關單位,圍繞光電子新興產業發展,聚力發展“一盤棋”產業環境,大力實施產業發展的系列“組合拳”,以項目為抓手,實施發展大計。我市政、產、學、研、金、服、用多種力量長期協同,聚力打出促進光電跨越發展的組合拳,綻放出今日成果。
龍頭牽引 產業集聚
形成3條重點優勢產業鏈群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應用促發展”的策略,廈門光電半導體產業圍繞龍頭企業,大力打造產業集群,逐步形成了平板顯示、LED、半導體集成電路3條重點優勢產業鏈群,2023年直接產值分別達到1013億元、424億元和339億元。
在平板顯示產業鏈群中,天馬、宸鴻、友達、冠捷等龍頭企業集聚和輻射作用尤為明顯。產業鏈從后端應用向上游面板制造延鏈擴鏈,創新鏈從技術較低的組裝向高技術的液晶面板方向發展,打造產業集聚效應,使廈門成為全國平板顯示產業前六大城市。
LED照明產業鏈群成功打造了LED產業的“廈門模式”——通過創新驅動、提升品質、專注細分市場等方式,打造半導體照明產業鏈群集聚群。圍繞三安光電、華聯電子和通士達照明等龍頭企業,瞄準功率型白光LED的研發及產業化等展開創新。以項目為抓手,大力實施招商引智引才與“外引內聯”等舉措,得以實現全市LED企業數量從最初的20多家快速發展到100多家,形成我國較完整的LED產業鏈群之一。
廈門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鏈群則是我國五個產業聚集區之一,產業鏈粗具規模,其特色工藝和第三代半導體擁有堅實基礎和前景。國家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吳玲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廈門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已具有一定基礎,三安光電、乾照光電、士蘭明稼等LED龍頭企業正加速往第三代半導體轉型升級。
開創先河 創新機制
組建全國最早的光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20年來,廈門不斷創新機制體制,推動科技創新與光電半導體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將各種要素在集聚中分解、置換、融合,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瞄準靶向式創新攻關需求,通過創新聯合體、“揭榜掛帥”等新模式新機制有序實施,集中力量開展創新和成果轉化。
2008年7月,市科技局發起成立“廈門光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探索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技術協同創新模式,此舉開全國先河。聯盟獨辟蹊徑,在全國率先探索科技聯合攻關的新模式及創新成果分享的新機制。
2009年,我市首次投入1000萬元科技資金,引導三安光電、華聯電子等9家企業投資6500萬元,策劃實施了“LED路燈技術創新及示范工程項目”“高效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等聯盟項目,進行自主創新和協同攻克。其中一個項目主要瞄準功率型白光LED外延芯片和封裝關鍵技術進行創新攻關,研發生產的高效白光LED外延芯片及器件都達到當時國內領先水平;另一個項目主要針對LED路燈產業鏈中下游企業協同攻關示范,引入了“賽馬機制”,開展了封裝、散熱、配光、示范等節點創新攻關。
這不僅攻克技術難點,促使廈門市LED技術水平、規模持續領先全國,還突破了技術封鎖,提升了企業間技術合作,為全國產業技術戰略聯盟建設貢獻了廈門方案,被科技部在全國推廣。
企業轉型 政策扶持
我市現有光電半導體高新技術企業132家
緊扣技術變革,推進產業轉型,成為企業持續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對此,我市持續強化企業主體地位,通過一系列政策加持,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做法之一是引導光電半導體企業成為科技投入主體。以高度重視技術創新的廈門市三安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為例,企業年度研發費用投入占企業總營收的15%以上。如今,三安集成的功放器件制造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
另一個做法是鼓勵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市科技局通過資金補助、獎勵、稅收優惠、科技信用貸款、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一系列鼓勵政策,引導企業圍繞市場需求和企業布局建立研發機構。目前,我市已擁有與光電半導體產業相關的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48個。
我市大力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目前全市有光電半導體高新技術企業132家,創造全市光電半導體總產值的56%。同時我市還建立了未來產業骨干企業備案管理制度,為企業打開應用市場背書助力,已有63家光電半導體企業成為未來產業骨干企業。
2019年以來,針對第三代半導體、人工智能、新型顯示等未來產業及重點發展領域,市科技局已實施48個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投入財政科技資金3.5億元,引導社會投入8.2億元創新資金,取得許多重大突破。數年間,我市三安、華聯、光莆等企業參與的LED和半導體科研項目攻關成果斬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平臺賦能 質檢護航
建設首個國家半導體發光器件檢測平臺
注重公共技術服務,引領企業創新發展是我市LED發展的一大特色。二十年來,我市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積極引導和支持建設國家半導體發光器件(LED)應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廈門市集成電路測試認證服務平臺、稀土光電功能材料研發平臺等,從檢測認證、研發設計和計量等領域開展公共服務,支撐光電半導體產業高質量發展。
2006年12月,市政府提出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建設成為國家級一流LED檢測中心。2008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在廈門市籌建國家半導體發光器件(LED)應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標志著廈門光電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和檢測平臺的建設邁向一個新臺階。2010年9月8日,廈門國家LED質檢中心正式建成,財政投入設備資金超過1.5億元,成為當時全國建設最早、投入最大和技術最先進的LED檢測中心,成為支撐光電產業高質量發展重要平臺。
應用帶動 照亮城市
成為首批國家“十城萬盞”示范城市
以應用促產業發展,推動應用示范場景的建設。我市大力建設2006年春節亮燈工程、國家“十城萬盞”LED照明應用示范工程、“兩岸搭橋”計劃LED路燈示范項目等,實現了提升城市品牌、高效促進LED產業發展、推動我市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等成效。
2009年,廈門被科技部批準為國家“十城萬盞”第一批示范試點城市,我市制定《創建“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應用示范城市實施方案》和《建立廈門市“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應用示范工程質量監督體系的若干意見》,授予28家單位為“十城萬盞”示范工程參與單位,為推動我市企業發展提供有力市場載體和空間,成為全國LED應用照明創新典范。
標準先行 引領發展
編制首個半導體照明地方技術要求和兩岸互通標準
我市LED產業發展一直堅持走“重技術、重質量”道路。2005年10月,在市科技局、市建設局和市質監局等指導協調下,我市建立了LED示范工程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并編制了全國首個半導體照明地方技術要求,廈門市光電子行業協會牽頭編制11個地方標準,為全市各種LED夜景示范場景建設起到保駕護航作用,引領了全國LED行業發展。這些標準后來上升成為2個全國團體標準、2個兩岸互通標準和5個福建省地方標準。
其中,2010年廈門市與臺灣LED路燈聯盟、臺灣工研院等編制的《LED路燈照明技術規范》等2個兩岸互通標準,為國內首批兩岸互認互通的標準,廈門在推進兩岸共同市場中獲得先機。
兩岸同行 合作共贏
探索廈臺LED技術深度融合新模式
光電半導體是廈門與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經貿合作領域之一,初步實現了從承接產業轉移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
20年來,我市吸引了友達光電、冠捷科技、宸鴻科技、晶元光電等光電半導體龍頭企業落戶,全市臺資光電半導體企業創造了近一半的產值。尤其是近年來,冠捷顯示從原先“臺灣資金+臺灣團隊經營”演變為“大陸資金控股+臺灣團隊經營”的兩岸產業深度融合新模式。
兩岸建立了常態化互動合作機制,廈門市光電半導體行業協會與臺灣電電公會、臺灣區照明燈具輸出同業公會等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臺交會光電系列活動向兩岸交流合作縱深方向持續推進。此外,兩岸還開展了“兩岸搭橋計劃”示范工程項目、廈臺LED測試等合作。
相關
龍頭企業一覽
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我國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龍頭企業,主要從事半導體新材料、外延、芯片與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在全球多個國家或地區建立分支機構,為全球半導體照明外延芯片產能最大、技術最先進、品種最豐富的企業,2023年企業規模140億元,正向世界級半導體領先企業邁進。廈門三安集成為其控股公司,2023年營收22億元,主要從事功率半導體、射頻半導體相關材料器件的研發制造。
廈門乾照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企業,主要從事半導體光電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2023年企業規模20億元。主要產品為LED外延片芯片及砷化鎵太陽電池外延片芯片,承擔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課題,已成立新型研發架構從事Micro-LED等研究。
廈門光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企業,主要在中游LED封裝及下游光科技應用布局發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23年企業規模10億元。曾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廈門強力巨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專注于LED產業下游LED顯示屏研發、制造和銷售,位列國內LED顯示屏行業規模前列,2023年企業規模40億元。
廈門天馬系列
廈門天馬微電子公司、廈門天馬顯示科技公司、廈門天馬光電子公司、天馬新型顯示技術研究院(廈門)公司為深天馬在廈門投資的企業,總投資1000億元。廈門天馬為新型顯示器件設計制造企業,已建立a-Si、IGZO、LTPS、AMOLED、Micro-LED等新型顯示生產線,擁有全球最大的低溫多晶硅顯示器件單體工廠,LTPS顯示領域已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宸鴻科技集團
宸鴻光電的超大尺寸柔性觸控模組涂布段生產線。
宸鴻科技(廈門)公司、宸美(廈門)光電公司、寶宸(廈門)光電科技公司、鈦積光電(廈門)公司等為宸鴻科技在廈門設立的企業,廈門宸鴻科技企業規模400億元,為全球高端觸控模組等研發制造企業,其技術或產能均居世界領先地位,主要客戶群為蘋果、特斯拉等廠商。
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龍頭企業友達光電的智慧座艙產品。
全球著名的顯示器制造商——臺灣友達光電于2007年2月22日在廈門設立,為液晶顯示面板后端模組及系統制造和銷售企業,該公司不斷創新推出智慧座艙等應用產品,2023年營業收入162億元。
聯芯集成電路制造(廈門)有限公司
臺灣聯華電子聯合大陸資金投資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為海峽兩岸合資金額最大的集成電路項目。公司從事集成電路制造,提供12吋晶圓專工服務,2023年企業規模50億元。
瀚天天成電子科技(廈門)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全球第一大碳化硅半導體純外延晶片生產商,為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主要從事碳化硅外延晶片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用于制備碳化硅功率器件,被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等領域。曾多次承擔國家級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等課題,為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廈門士蘭系列
廈門士蘭明鎵化合物半導體、廈門士蘭集科微電子和廈門士蘭集宏半導體為士蘭集團在廈門設立的企業,總投資近300億元。廈門士蘭為功率半導體芯片、MEMS傳感器等集成電路設計制造生產商,建有硅基、碳化硅和氮化稼半導體等制造生產線,產品被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等領域。
聲音
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榮院士:廈門大學積極參與基地建設,通過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促進科研成果高效轉化,在半導體材料、光電器件等領域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為基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與人才保障。作為“Micro-LED產學研聯盟”核心成員之一,廈門大學將積極發揮作用,與聯盟成員攜手一道,整合資源、做強平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北京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原理事長吳玲:20年來,中國的半導體照明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全鏈條自主可控,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照明生產、出口和應用國。廈門在半導體照明產業的發展歷程中譜寫了壯闊恢弘的詩篇,不僅在國內市場樹立了標桿,更在全球舞臺展現了非凡的實力。希望廈門市繼續在政產學研的深度融合中譜寫半導體照明與超越照明的新篇章。
同步
產學研大咖齊聚一堂
共話信息領域新發展
2024年度南強學術論壇之鷺海信息技術大會在廈啟幕
12月7日至9日,“2024年度南強學術論壇之鷺海信息技術大會” 暨“廈門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20周年慶祝活動”在我市舉辦。7日舉辦的開幕式,對廈門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20周年進行回顧與展望,共繪中國信息領域創新發展新藍圖,助力中國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會由廈門大學主辦,廈門市科技局和浙江省廈門大學校友會經濟金融分會支持,廈門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廈門大學信息學院、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廈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廈門市未來顯示技術研究院承辦,江蘇省集成電路先進制程工程技術聯合實驗室雅辰科技教育發展基金協辦。
推進交流合作
Micro-LED產學研聯盟成立
當前,新一輪信息革命浪潮催生全球范圍的產業變革,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時期,信息化領域成為國家競爭的戰略高地。光電信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高端智造等新興技術的不斷涌現,正在重塑各行各業的發展格局,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參會業界人士紛紛表示,大會的召開,對梳理信息領域各學科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和發展方向、加快核心技術突破、推動中國信息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此次大會的專題研討會上,200多名專家學者、行業協會和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謀信息領域新發展。與會專家圍繞半導體光電材料與器件、微電子材料與器件、計算機與人工智能、智能控制與自動化、Micro-LED產學研用等主題,分享信息技術領域的前沿思想和最新研究成果,內容涵蓋信息技術的最新進展、產業應用、未來趨勢等多個維度。
與會人士表示,本次會議加速了信息技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創新迭代、成果轉化及產業升級方面展現了智慧和貢獻,有望加速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開幕式期間還舉行了Micro-LED產學研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正式成立Micro-LED產學研聯盟。聯盟單位廈門大學、南京大學、廈門三安光電有限公司、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簽署了Micro-LED戰略合作協議,這將進一步加速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推動Micro-LED技術在更多領域的應用和發展。
發揮學術優勢
高校為顯示產業添力增勢
在新型顯示技術的激烈競爭中,高校不僅是科技創新的搖籃,更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一方面,憑借卓越的科研環境和頂尖的學術團隊優勢,高校在前沿技術領域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另一方面,作為人才培養的沃土,高校持續為企業輸送具有創新思維和實戰技能的專業人才,是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為新型顯示產業的蓬勃發展培養了一支強大的主力軍。
廈門大學作為我市高??萍紕撔录旱念I頭羊,也是“Micro-LED產學研聯盟”的核心成員之一。在新一代半導體顯示技術尤其是Micro-LED顯示領域,以其深厚的科研底蘊和創新的學術精神,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2021年,廈門大學與廈門市政府共建廈門市未來顯示技術研究院,研究院聚焦新型顯示產業發展戰略需求,以Micro-LED顯示技術為主攻方向,致力于實現全鏈條協同創新,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轉化孵化成果、支撐大規模產業集群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Micro-LED技術研發的征途上,廈門大學及廈門市未來顯示技術研究院已取得累累碩果。如今擁有人工智能輔助設計、材料外延、芯片制造、轉移集成等完備的智造創新鏈。2023年建成全球首條G2.5代Micro-LED巨量轉移工藝示范線,通過激光剝離、激光轉移修復、面板鍵合等創新技術,在業內首次成功制造出像素密度高達403 PPI的超視網膜顯示TFT基Micro-LED全彩屏,成為Micro-LED顯示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
據介紹,廈門大學近年來充分發揮高校在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為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未來,廈門大學將繼續攜手各方力量,深化產學研合作,為我國顯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